金水河畔,龙子湖滨。文化与传播学院秉承“强学力行,守正创新”院训,致力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,坚持“一体两翼”办学特色,以“财经+教育”为特点,贯彻“产教融合”人才培养模式,推进“七金工程”建设,传承、传播、开发中华优秀文化,为河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。
文化与传播学院发展前景广阔。现有汉语言文学、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本科专业。学习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史、现代汉语、古代汉语、文学鉴赏理论与实践、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与实践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等核心课程。培养能在文化管理、文化教育、传媒机构等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在校生1051人,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971人,网络与新媒体80人。本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351人。
文化与传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。现有教职工51名,其中教授11名,副教授15名,讲师15名;博士15名,博士后2名。拥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1名,河南省委宣传部“河南省百优人才”1名,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名,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,河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2名。
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学体系完整。设有汉语言文学教研室、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、大学语文教研室、沟通与写作教研室等4个教研室。拥有省级一流课程《诗经鉴赏》,省级特色专创融合课程《创新创业基础与非遗文创产品设计》等。
文化与传播学院科研实力强大。设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(省级)、河南省金石传拓研学基地(省级)、河南省“南水北调文化研究中心”(省级)、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、汉拓传习所等研究机构及“中国古代文学”重点学科。主持10项国家级项目,著作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民价值观培育》入选《河南省百优人才文库》,《河南杂技文化史》入选《河南省社科文库》,《中原乐舞文化发展史》入选《河南人民出版社“学术汇”文库》。
文化与传播学院素质教育过硬。注重提高学生的“五质和六能”,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(省级文明社团)、试玉文学社、国韵韶华协会、红知社、语文教学研究会等5个学生社团;拥有一个省级思政工作品牌——国学文化月,两个校级精品党建品牌项目——“一个党员一面旗”党员培优计划和“非遗财金”公众号,以及春耕读书月、高雅艺术进校园、主题团日活动创意大赛等校级精品活动。学生在多项国内有影响的专业赛事中屡次斩获国家级、省级大奖。学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,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。
学院师生与朱载堉实践基地联手参加建党100周年庆
传统书简作为舞蹈道具,展现传统文化中孔学经典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
学院学生在郑州市博物馆承担黄帝文化金石拓片展志愿者工作